东 方 心 理 分 析 研 究 院
Oriental Academy for Analytical Psychology

介然有知,行於大道:为心理学寻心 | 申荷永

介然有知,行於大道:为心理学寻心|申荷永

申荷永

摘要:心理学以心为本的思想,包含了一种漫长的寻心的过程……

本文摘自申荷永老师在复旦大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学术周(2007年)主题演讲的部分内容。

“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是《老子》第五十三章的章句,我曾把它用作我的《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引论的题目。对于“心理分析”,我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来做一种概括性的介绍:

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有效的心理分析理论,包括方法与技术,是我们的期望与努力。这种心理分析不仅可以运用在个体临床的水平,起到基本的心理治疗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心理的发展与创造,增进心理健康,发挥其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心理分析还可以在认识自我与领悟人生意义的水平上,获得自性化体验与天人合一的感受。

这是对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分析的基本概括,它不仅只属于在个人心理层面的工作,而且将始终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心灵,关注文学艺术与广泛人文学科中所包含的心理需要。正如标题所示: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将以心为本

而这种以心为本的思想,却包含了一种漫长的寻心的过程,寻求心理学之心的意义的过程。

中国, 红门, 门, 传统的, 亚洲, 入口, 古代, 寺, 文化, 设计, 风格, 古典

当我作为研究生开始心理学的学习的时候,最初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呈现给大家,看看大家的反应。

“心理学”是“外来语”,你能服气吗?

“‘心’理学”是翻译错误,你能理解吗?

你是学心理学的,你能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吗?

在我们一些汉语大词典中,心理学被注明为“外来语”,是从日文的“心理学”借用或“引进”的。

所谓的外来语,则包含着这样一种信息,既我们本来没有心理学,心理学纯属一种舶来品。

其实并不尽然。关键在于我们对“心理学”做如何的理解。

圣诞节, 鸽子, 灯, 枞树, 雪, 冬天, 圣诞饰品, 和谐, 符号, 散景, 来临, 装饰, 背景, 壁纸

这样一种最初的想法,一直伴随着我的心理学学习。2006年,在清华大学第28届世界科学史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余位心理学史家讨论“科学心理学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我的报告题目是“心理学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中的发展与变化”

其间遇到来自日本的2位学者,我向他们求证这样一种看法,最初看似用日文“心理学”翻译了英文“psychology”的西周Nishi Amane,1829年出生于日本,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先生,本人自幼学习儒学,精通中文。他所选择的翻译本来就是中文的“心理学”,或者汉字心理学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而非后来被国内的学者所称的日文的心理学。

日本, 景观, 自然, 户外, 日本观, K, 绿色, 日本文化, 寺, 旅游目的地, 木材, 秋季

1989年,当我完成了心理学的研究生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所从事的第一个研究项目,是采访国内20余位资深的心理学家,我想了解我们中国心理学是如何形成的,其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我用了这样一个标题:中国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采访的对象包括陈立、周先庚、高觉敷、潘菽、左任侠、胡继南、林传鼎、广师大……邵瑞珍、王稣、陈仲庚、邵郊等。

我会对每位采访者都问这样一个问题(我称之为共同性的保留问题):你认为我们为什么用“‘心’理学”来翻译西方的“Psychology”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西文的psychology与我们的“心”并没有联系)。

当时得到的回答,基本上被解释为这属于一种误译。理由是我们古代的中国人,尚不具备现代的科学知识,不知道脑的思维机制,而误用“心”代替脑。

中国, 艺术, 艺术品, 雕塑, 文化, 老

尽管是“理智”上我能接受老师们的这样一种解释,但“感情”上仍然不能接受。记得我当时写下了这样的笔记:“我不认为心理只是大脑神经的暂时联系,也不认为情感就是心脏的跳动;在我所理解的心理学中,应该包含着更为深刻的真正属于心理学的意义。”

换一种说法,若是翻译对了,若是我们的古人也科学了,那么心理学就应该成为“脑理学”了。

你能想象用“脑理学”来代替“心理学”吗?

实际上,这决非是咬文嚼字,而是涉及到了对“心理学”的本质性的理解。

中国新年新, 灯笼, 元宵灯, 夜, 庆典, 中国, 亚洲, 节日, 太阴, 文化, 传统的, 装潢, 装修

后来,我也做了心理学的老师。常常听到有学生被问到一些很有趣的问题。比如,“你是学心理学的,你能知道我心里想什么吗?”颇具挑战的意味。

每遇这种情形,我会对我们的学生说,我们可以诚恳地告诉人家,尽管我们是学习心理学的,实际上我们也并不知道你心里面在想什么。但是,你若是愿意画一幅画,我也许就会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若是你愿意做一个沙盘,我也许就会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若是你愿意告诉你的梦,也许我就会知道你心里面想什么。

当然,若是从心理分析的专业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回答“我不知道,但通过我们的工作答案便可能会显现”。

于是,这其中也就包含了我们心理学的意义,我们心理分析的意义。

瓷器, 中国, 文化, 亚洲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心理学与“心”有关吗?或者,心理学需要“心”吗?

在我的理解中,西方心理学作为一种学科的发展,是从强调生理基础开始的,冯特的奠基性著作是其《生理心理学大纲》1873-1874年间出版),运用的是韦伯和费希纳的心理物理法。于是,心理学有了作为基础的两条腿。

随后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应用的发展,使得心理学逐渐有了健全的肢体,等到西方认知心理学兴起的时候,也终于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头颅。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心理学需要心吗?

对此,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心理学需要心。若是没有心,又如何能称得起“心理学”。

心, 树, 爱, 分支机构, 植物, 自然, 环境, 绿色, 生态, 激情, 浪漫, 情人节

19961997年,我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一些大学讲学(UNO, UCLA),主题便是“以心为本的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Heart)。后来,在美国加州整合学院开设博士生课程的时候,我用的课程标题是:“以心为本的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的核心”Psychology of the Heart and the Heart of Psychology)。

我可以给大家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美国心理学的聚会上,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要向大家报告自己的一个梦,一个关于心理学的噩梦,一个让他醒来惊魂未定,心有余悸的梦。

他说,他梦到心理学被肢解了,四分五裂,惨不忍睹。他接着解释说,我们曾赖以存在的基础,以生理为基础的行为心理学,已被当代的“行为科学”所取代;心理学的诸多应用分支已被“管理学科”和“人力资源”所取代;而即使是作为头颅的认知心理学,也已经被“认知科学”所取代……颇像是被五马分尸,而心理学本身已不复存在。

被遗弃, 切碎, 废墟, 打破, Epecuén, 拆除, 销毁, 崩溃, 摧毁了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所想到的是,我们心理学有哪些是不能被取代的呢?

对我来说,那就是我们的“心”;既是“核心”中的关键,作为核心那就是内在的本质和基础;也是“荷心”中的寓意,荷心便是拥有内在的充实,心灵的真实性与自主性;那就是我们以心为本的心理学,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分析。

符号, 亚洲, 木, 花, 文化, 宗教, 佛教, 静和张, 静, 张, 肠, 坏, 黑色, 白, 艺术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种“心”的意义和“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分析”的内涵呢?

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察汉字“心”的内涵。

首先,就“心”作为“心脏”而言,其中已是包含了象征的意义,正如我们所说的“血气之心”,正如我们所说的“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这样的注解:“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于是,这已是把可见的“心”,用来表示不可见的“神”的变化。

其次,我们的“心”可以用来表示思想、情感、意识,乃至态度、性格和意志,对此古代经典皆有明证。

如《礼记·大学疏》中所说,“总包万虑谓之心。”《易经·系辞》中称《易》“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管子·心术》中有云:“心也者,灵之舍也。”于此,心已经完全成了心理学的“心”,它已经超越了“心脏”,同时也超越了“大脑”。

中国, 风景, 开平, 碉楼, 圆构图, 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 古建筑

再者,我们的“心”可以为“道之本原”,或“天地之心”。《释文》中注:“心,或作道。”《易经·复卦》中有:“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传统的中国学者与智者,总是不忘“继绝学”,要“为天地立心”于是,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却又是包含着何等丰厚与深刻的心的道理。

中国, 寺庙, 宗教, 亚洲, 旅行, 旅游, 文化, 佛教, 古建筑, 艺术, 传统, 架构, 北京, 神

当人们关注心理学的“心”的时候,对其中的“理”往往是“忽视”的,大多认为那只是一个附带的标示学术、学科或理论的说明与注解,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因为“物理学”、“生理学”或“地理学”等,也都有这类似的“理”字。

但是,不管在西文中,类似的“ology”是否有专门的心理学的注解或意义,那么至少是在汉字和汉语中,这“理”却意义非凡,包含着绝妙的心理分析的意义与作用,尤其是与“心”相联系的时候。

关键, 心脏, 爱情, 浪漫, 感情, 爱, 情人节, 婚礼那天, 母亲节, 心的关键, 石, 关闭, 盖

《说文解字》中将“理”注解为:“治玉也。从玉、里声。”

同时,《说文》中称“玉”为石之美,赋予其“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

于是,“理”中含“玉”,也就包含了特有的玉之心性。在石中获取美玉或玉石之美质,恰似一种特殊的炼金术,寓意和象征了心理分析的过程和意义。

而“治玉”又与“治愈”谐音,古人云:“医之上者,理於未然。”这既是感应也是文化中的共时性。

时间, 设计, 模型, 时尚, 产品, 首饰, 模板, 主题, 鸟, 分支, 关于, 时间矢量, 矢量, 向量

于是,我们所理解的心理分析本身源于中国文化,包含了汉字“心性”之内涵,“理心”之妙用。“心”中有“理”,含心意含美德;“理”中有“心”,为玉为璞,为美为医。它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融会了“心”之深邃与广远的意义。

复旦大学第二届中国荣格学术周合影



分享到:
©2023 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 版权所有 | 粤ICP备171337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