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盘游戏专业文献沙盘游戏研究: 山西大学教科院心理学教授范红霞曾于1997年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撰文介绍“沙盘游戏疗法”,并探讨其在中国发展的意义。 1998级的研究生李江雪开始了将沙盘游戏治疗与儿童心理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1999级的研究生李资瑜、钟向阳分别以“洛温菲尔德与沙盘游戏治疗”和“卡尔夫与沙盘游戏治疗”为主题完成了硕士论文。随后,又有何琴和古丽丹等,采用沙盘游戏治疗的技术做有关的心理治疗研究。目前在读的一些心理分析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和国内外的访问学者等,仍然在从事有关沙盘游戏治疗的研究,涉及到“初始沙盘的意义与沙盘游戏的诊断”、“沙盘游戏治疗与自闭症”、“沙盘游戏治疗与人格障碍”等前沿性的研究课题。 为了配合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与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共同组织策划了《心灵花园:沙盘游戏治疗丛书》,申荷永任丛书主编,凯·布莱德威、茹思·安曼(Ruth Ammann)、伊娃·肇嘉、哈里特·弗里德曼等为丛书顾问,梁信惠、高岚、芭芭拉·图纳(Babara Tuner)、考宁汉(Joyce Cunningham)等为编委会成员。心理分析博士张敏为丛书责任编辑。入选的10本沙盘游戏治疗专著,包括卡尔夫的《沙盘游戏:治愈心灵的途径》、凯·布莱德威《沙盘游戏:心灵的默默耕耘》、瑞·米雪尔和哈里特·弗里德曼和瑞·米雪尔的《沙盘游戏:过去、现在和未来》、茹思·安曼和伊娃·肇嘉主编的《沙盘游戏与心理疾病的治疗》等,涵盖了目前国际沙盘游戏治疗领域的经典和主要代表著作。 杂志创办: 《沙盘游戏》(中文版)是介绍沙盘游戏的专业资料,由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中国学会(CSST)和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主办。 作为一种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支撑的心理治疗/咨询技术,沙盘游戏的应用、普及和发展,都有赖于其专业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等的传播和指导。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中国学会及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以促进沙盘游戏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为己任,故创办专业的杂志《沙盘游戏》,以此建立沙盘游戏治疗/咨询及表达性治疗/咨询的专业交流平台;为沙盘游戏研习者提供学习、讨论、分享交流的机会,最终促进国内沙盘游戏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交流,促进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沙盘游戏》作为专业学术资料,在内容专业度把控,稿件组织及提供等方面,将得到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暨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中国学会(CAAP)、国际沙游工作协会(IASW)、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研究院等的支持。 《沙盘游戏》一年四期,主要栏目有:主题论文、研究论文、个案分析、对话访谈、沙游心声、原型心意、童话心语、心灵花园、学术动态等。 “主题论文”和“研究论文”:重点体现本专业资料的学术水准,收录国内外沙盘游戏(或相关的表达性疗法)的重要研究成果及会议论文报告。 “个案分析”:呈现沙盘游戏经典个案分析、国际资深沙盘游戏疗愈师个案督导、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个案研讨等,侧重方法与技术的交流,协助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对话访谈”:内容涵盖国际论坛、前沿对话、深度访谈,呈现东西方沙盘游戏方法与技术的交流,相互启迪,为国内和国际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研究者提供专业的交流平台; “沙游心声”: “沙游”为沙盘游戏以及沙盘游戏治疗的简称,以问答对话形式呈现技术应用的细节。 “原型心意”:原型和象征是理解沙盘的因素之一,本栏目提供此类理解的基础知识,包括文化、历史等多方面。 “童话心语”:本栏目收录心理分析角度的童话(含动画)分析及儿童绘画分析,理解童话于儿童(童年)的意义,理解儿童画作的“画外音”,以有利于咨询中涉及这一方面内容的工作开展。 “心灵花园”: 本栏目为公益项目“心灵花园”的专设栏目,体现为孤儿院和受难者心理援助的专业实践,在自我救赎中体验心灵以及自性化的意义。 “学术动态”:介绍国内外沙盘游戏发展的趋势和前沿,从参与者角度真实记录国内外沙盘游戏大会及论坛现场,提供新鲜资讯与深度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