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心应手:手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沙游心声得心应手:手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沙游心声 原创:沙游心声 摘要: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沙盘游戏,其疗愈的作用,在于“得心应手”。 洗心岛文化与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组织的“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治疗”的系列培训中,包括面授课程以及网络课程,常遇到许多与沙盘游戏有关的问题。本期“沙游心声”选自学员与申荷永老师的课堂讨论。 学员: 申老师,您在讲沙盘游戏的时候,常常用“得心应手”,来强调沙盘游戏中“手”的作用,手的意象和意义;借此机会,很想让您对此做进一步的阐释,“手”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申老师: 多谢!“得心应手,观感化物”,本来是我们洗心岛文化和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校训,若愿意,大家也可将其用作“座右铭”。 那么,就“得心应手”与沙盘游戏的心理分析工作而言,若是说整个心理咨询缘起于“谈话疗法”(Talking Cure);那么,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沙盘游戏,其疗愈的作用,则可以称之为“得心应手”。 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总有“手”的表达,“手”的表达尤其重要…… 学员: 具体来说,要怎么用手,怎么去做呢? 申老师: “得心应手”,那么,首先要“得之于心”。比如,在我们所理解的沙盘游戏治疗中,在自由与保护的空间,集中提炼身心的生命能量…… 于是,在最初开始沙盘游戏之前,来访者了解了沙盘游戏的设置与要求之后,我们会让来访者“感受身体”,感受呼吸,用的是庄子的心斋和“听息法”; 其中,已是包含了“聽之以心”的方法与操作,同时已是包含“得之于心”的寓意。为此我曾在《心理分析》之“文心札记”中,专门介绍了这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比如关注与感受身体之后,我们会让来访者,将手放于沙盘中。比如,我们会说,若是你愿意,你可将自己的双手放在沙盘中…… 在来访者将手放在沙盘里之后片刻,我们会说:你可以通过你的双手,感受沙子,感受沙盘,感受此刻的气氛与感觉…… 学员: 然后呢?然后怎么做? 申老师: 多谢!这只是开始。然后,一般来说,来访者可能就循着自己的“感觉”,得之于心的感觉,去做自己的沙盘。 可能只是用手,用水,在沙盘中塑造某种意象;比如堆沙子塑形做“山”,或者推开沙子做“天空”或者“河流”。 当然,也会有来访者去选择“沙具”;拿起沙具的一刻,也是用手在沟通与交流,然后将沙具放在沙盘的某个地方,用沙具的象征来表达和呈现内心的意象…… 当来访者完成沙盘,我们需要做进一步工作的时候,沙盘开始之前的身体感受,以及,最初将双手放在沙盘和沙子上的感觉,来访者用手在沙子中的塑形,以及来访者用手去选择和触摸沙具,用手将沙具在沙盘中的摆放……都会成为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要线索,或者为工作的要点与切入点。 学员: 怎么理解这种“线索”和“切入点”呢? 申荷永: 记得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学院的一次国际访学时,茹思·安曼(Ruth Ammann)为我们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2+3学员和沙盘游戏学员做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的工作坊,开始便问大家:“当开始做沙盘的时候,当你将自己的双手放在沙盘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 (国际访学也是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和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中国学会”/CSAP/CSST培养中国心理分析师和中国沙盘游戏分析师的专业设置) 大家沉默片刻后,便相继发言:“手会有感觉”、“用手说话”、“身体通过手来表达”…… 茹思·安曼听着,听着大家的反应。然后她说,在开始做沙盘时,当你将自己的双手放入沙盘,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反应和变化……”; 此刻,她看了我一眼:接着说,“或者用你们申老师的话来说,当你将自己的双手放入沙盘触及沙子,心会有所回响,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那么,所谓“线索”,也即工作的线索。比如,当来访者完成沙盘,跟着来访者的感受,面对某一沙盘意象,或具体的沙具,进入深度工作的时候,我一般会这样说:“若你愿意,你可关注沙盘的右下角,感受当你的手触及沙子的那一刻,感受你选择这一沙具时手最初触及的感觉……” 在这种意义上,这种感觉的表达,亦如手在说话;十指连心,亦如得心应手。 学员: 那么,这种手的表达,其原型意象是什么? 申荷永: 在许多史前的岩画中,比如阿尔塔米拉洞,洛斯马诺斯岩画,以及贺兰山岩画等,都有类似“手”的印记,极具震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洛斯马诺斯手洞岩画之“手印”,距今10000年左右 研究者们认为,这可能是作画者的标识,或者权威者的在场表现,或者,祖先崇拜或者所信奉的上帝意象。 有一件别致的玉器,源自美国丛林印地安人,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左右,被称之为“上帝之手”,国际原型象征研究文库(ARAS)出版的《原型象征》,曾以其为封面。 “上帝之手”,美国丛林印地安人,公元前400年左右 在人类胎儿发育时,手的发育变化与大脑的发育变化近于同步;其中也包含了对手之原型意象的思考线索。 大家可能也知道,米开朗基罗的名作:“上帝创造亚当”,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巨画,无限深意也凝聚在上帝之手触及亚当之手的一刻,留给我们作为对“手”的原型意象的思考。 “上帝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