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丁·卡尔夫谈沙盘游戏治疗与东方智慧之间的渊源马丁·卡尔夫谈沙盘游戏治疗与东方智慧之间的渊源 马丁•卡尔夫(Martin Kalff) 国际著名沙盘游戏治疗师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ISST)培训与创办会员 沙盘游戏创始人多拉·卡尔夫的儿子 摘要:目前心理治疗的许多新发展,都以不同方式呼应了东方智慧的复兴。 二十多年前,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开始在中国发展;申荷永及其夫人高岚,都是(具有国际资质的)沙盘游戏治疗师和荣格心理分析师,长期以来致力于沙盘游戏在中国的发展,为其开辟了富有成效的途径。 申荷永(左)与马丁·卡尔夫(右)(2014年) 我知道他们在中国的三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建立了心理分析与沙盘游戏治疗的研究机构。 此外,我也了解到,他们在中国大陆的孤儿院以及地震灾区,建立了60余所心灵花园工作站(注:截止到2019年底,已有80余所心灵花园工作站),帮助孤儿的心理成长,为地震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 因此,由瑞士心理治疗师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创立的沙盘游戏治疗,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逐渐为人所熟知。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学员在卡尔夫家听马丁·卡尔夫讲沙盘游戏 我妈妈多拉·卡尔夫年轻时最初的强烈兴趣之一,就是研究中国哲学与汉语。她对道家哲学尤其着迷。 后来,她以沙盘游戏治疗经验为基础,与中国作家和哲学家张钟元有过深入地交流。张钟元写过一些关于道教的书籍,例如《创造力与道教》。 在沙盘游戏中,多拉·卡尔夫关注到,沙中的游戏过程——尤其是她称之为“自性显现”的一刻——正是引发治愈及转化的关键点。它经常在象征“方”和“圆”,或者具有中心性的方圆结合的意象中表达自身。 荣格也曾指出发生在梦及绘画中的这种类似的体验及相应的形象,他称其为“曼荼罗”(mandalas),这是印度文化中的术语。 多拉·卡尔夫坚持认为:在其特质中,它们指向一个超出自我意识的维度,并伴随着一种特别的感受性,她描述其为“圣秘”(numinous)。 “圣秘”属于一种心境,可以伴随深刻的寂静、深刻的感触。依据荣格的说法,这便是触及人之为人的核心——即自性或整体——的一种体验。 对多拉·卡尔夫来说,沙盘游戏中的类似体验具有一种治愈的特质,这是修复与重建一种更踏实、更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与张钟元的讨论中,多拉·卡尔夫把这种体验与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图”联系在一起。她基本上是把“太极”与“自性”相联系;将太极到阴阳两极的展现,关联为自性(Self)——健康自我(ego)发展的基础——的显现。 对此,我们可以从周敦颐的释文中获得很好的理解:“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周敦颐的论述,也与自性作为人类自我调节原则的观念有关。当一个人的思维或行为走向一种极端,该原则就会被激活。 比如,在极端的理性态度情况下,经由对梦的审视,人们可能会了解未曾触及的、无意识的内在情感生命,并认识到在理性与情感之间获得新平衡的需要。 梦及沙盘游戏中的创造,皆可视为自性的自我调节作用的表达,其指出了意识的片面态度的局限,呼唤对被排斥部分的整合。 摄于《沙盘游戏》期刊封面 周敦颐所精彩论述的动与静之间的变化,可被视为一种深层次的基本原则,这非常类似于荣格所描述的一种力量,一种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变化与活跃着的力量。 意识人格的健康发展,依赖于这样一种觉察能力:觉察那些源于无意识(或被忽视或被分离)而致力于新平衡的冲动,或如同荣格所说的“变得更加完整”的冲动。 荣格认为,在我们生命的开始,这种完整性便早已作为一种潜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在具体的人生中来实现这种完整性,便是他所说的“自性化”的目标。 多拉·卡尔夫在其来访者的沙盘游戏意象中也都看到了这种自性化过程。 摄于《沙盘游戏》期刊封面 因而,我们可以说,多拉·卡尔夫早期对中国哲学的兴趣,为中国思想与荣格心理学的最初联结奠定了基础。她也曾在其沙盘游戏治疗著作的导论中,对此有所简要提及。 另一方面,她确实从张钟元那里学到一种特别的道家吐纳与冥想技术。这种道家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使她在短暂的工作间隙(完成一次来访者工作之后与开始与下一位来访者工作之前)完全恢复自己的精力。 实际上,获得一种处理患者传染性心理状态的方法和手段是很重要的。因为众所周知,从事助人职业的人士,如果不能照顾好自己,往往就会成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 我之所以介绍中国思想与西方心理学之间的交流,是希望这种交流将来能够在许多不同的水平上获得延续与深化。 当然,我们必须耐心细致地来进行这种交流,从而使沙盘游戏保有丰富的传承。 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沙盘游戏治疗在传入许多不同国家与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也在经历着变化。而且,这种交流也必须要考虑中国当代的需要与现实。 我一直认为,为了避免沙盘游戏治疗的治愈潜力被淡化,对于这样一种交流,我们有必要关注沙盘游戏的三个根源: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 Lowenfeld)的世界技术(World Technique)、荣格的心理学、以及东方冥想传统(Eastern Contemplative traditions)。 卡尔夫家 沙盘游戏的创立者多拉·卡尔夫在自己的工作中,就是把这三个主要潮流整合到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沙盘游戏疗法”)。 这种通过触摸及塑造沙子,将身体感觉、情感体验(触摸及塑造沙子以及使用多种沙具来创造意象或意象世界的感受)以及随着意象而涌现出的故事整合在一起。 图:谢佩丽 摄 邦妮·巴德诺赫(Bonnie Badenoch)在《做一个头脑清醒的治疗师》(Being a Brainwise Therapist, 2008, Northon and Company Inc.)一书中指出,沙盘游戏有助于大脑运作过程中进行自上而下以及横向的整合。 我本人认为,通过关注沙盘游戏过程中出现的身体感觉,可以帮助来访者从感受性水平去体验沙盘游戏的效果,这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可以(让来访者)觉察身体的紧张或放松、轻松或沉重、温暖或寒冷等等。很多人,特别是那些经历了心理创伤的人往往难以触及身体的感受。 同时,沙盘游戏治疗师也可以在来访者做沙盘的过程中觉察自己的身体感受,从而获得一种反移情的身体方面的觉察,这对治疗来说,也是很有益处的。 像卡巴金(John Kabat Zinn)的“正念减压”(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等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的实践方法,对于帮助我们觉察身体的感受也很有价值。 目前心理治疗的许多新的发展,都以不同的方式,呼应了沙盘游戏治疗第三个根源——东方智慧——的复兴。同时,中国文化中依然活跃的冥想传统,也将对沙盘游戏治疗的发展有所贡献。 我衷心祝愿中国思想与西方心理学之间的交流能够获得延续与深化。 (本文选自马丁·卡尔夫为中国《沙盘游戏》期刊所写序言,2014年) |